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知识结构的构建基点和

来源:新课程导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校教师是高级知识的拥有者和创造者,毋庸置疑,就专业背景而言,他们在所涉及专业上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然而,他们一旦涉入高校教学岗位,就必须从事教学活动。教学有其独

高校教师是高级知识的拥有者和创造者,毋庸置疑,就专业背景而言,他们在所涉及专业上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然而,他们一旦涉入高校教学岗位,就必须从事教学活动。教学有其独特研究对象,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才能进行有效教学。然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面临着培训时间短和培训任务大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有效信息和实用技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岗前培训任务的分析

高校教师在学校主要有三个任务:教书、育人和科研。首先,通过岗前培训,最急需达到的目标是适应教学岗位,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其次,通过岗前培训,使教师达到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即认识到其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和通过言行是践行这种道德观念。最后,通过岗前培训,使教师认识到,他们不但是现存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创造者和文明的推动者。因此,就岗前培训迫切性而言,其缓急由重到轻的序列可排为:教书—育人—科研。相应地,要求高校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形成的知识结构可以依次序列进行构建。

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知识结构的构建基点

为何需要一个基点,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实践活动序列性之要求,二是知识结构层级性之要求。

(一)实践主体活动是围绕核心目标的渐次性行为序列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目的性活动,以目标为核心,根据目标距离而产生时空序列上的系列行为,动机强度、行为频次等与目标距离呈正相关,实现目标可能性越大的行为,就越能带来强烈的动机和越有可能被重复。个体活动于某时空场域,活动开始于一个时空基点,基于此而逐步展开,而非瞬间覆盖全部场域。因此,设置目标,定位基点,是实践活动的合理路径。设置目标是前提,定位基点是关键。目标缺乏,实践活动则无方向,就难以产生所设定的价值。基点错位,实践活动则无路径,就难以有效实现目标。精确定位基点,需要了解实践活动目标和主体自身现有条件的差距和可能性,根据实现可能性估算所涉的系列算子,整体把握算子结构,从中找出基本而关键的算子。基本而关键的算子,要求此算子既是实践主体能够当下可获得的,又是能明确指向目标的,这样才能使实践主体既抬脚起步,有抬头看路。以矛盾论之,则是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找到当下能解决的、而又能牵一发动而全身的切入点。这样的切入点,既可以因目标指向明确而使主体产生强烈动机,又可以因其实现可能性和操作便利性而增加行为频次。

(二)知识结构是个以功能实现为中心的层级系统

知识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抽象化和系统化提炼,实践经验是大概率的目标实现与相似的操作系列之间的联结,其价值体现于实践功能上。实践活动是目的性活动,外显为实现一定的功能。实践活动以功能实现为中心,离此功能实现越近的事件和行为就会越优先受到关注、思考、总结和提炼,在实践活动中最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知识会优先形成。根据功能实现关联性的强弱就形成了核心知识层级性的远近,从形成了层级性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层级性不是固定不变,基于不同视角或功能,可以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模式”是教育知识结构的构建基点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不管是兴趣使然,抑或生存需要使然,都需要按照教学规律对学生施加所预设的影响。岗前培训的目的是在短时期内容让高校教师能最大程度地施加这种教育性影响。这种教育性影响的核心内容是以知识为媒介,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这种教育性影响的主要场域是课堂,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成为教学实践的基点。虽然说课堂教学是产生教育性影响的生态系统,各种因素都产生权重不一的影响。课堂教学是一个持续一定长度的时间性存在,贯穿次时间存在的是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体现为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和活动序列。因此,若想通过岗前培训让让初入职者尽快适应教学岗位,首要的是让他们熟悉在课堂教学上的系列操作规程,从而完成基本的、规范的教学活动。因此,“怎样教”的知识是在岗前培训中应该首先学习的模块。

关于“怎样教”的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里。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包括理论依据、教育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等因素,这五个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可操作性的外显行为。由于教学模式要理解每种教学模式所蕴含的哲学理念、设计意图等,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因此,以教学模式的操作规程为首要和核心内容,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是基本任务。例如,让学生熟悉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掌握学习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等的操作步骤,以便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qikandaodu/2020/0821/365.html

上一篇:教育知识的演进:从单一走向综合 ——以“新
下一篇:教育家:以教育为家者

新课程导学投稿 |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导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