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教、训、赛、创”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新课程导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高等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推进,“双高计划”在高职院校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有幸迎来了职业院校的春天,比如一些本科院校转为应用型本科,一批高职院校增加本科专

随着高等本科院校的“双一流”建设推进,“双高计划”在高职院校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有幸迎来了职业院校的春天,比如一些本科院校转为应用型本科,一批高职院校增加本科专业,为培养较高水平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高职院校设置本科专业,突破大专到本科的学历限制,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出路。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探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首先,明确一下我们这里提到的“教、训、赛、创”的含义:“教”是指传统的理论教学,“训”是指结合专业特点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基地,“赛”是指依托专业的各类技术技能型比赛,“创”是指就业创业教育。“创”是在教、训、赛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一、新时代对教学模式变革的要求

(一)理论教学

传统理论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把握课堂的节奏,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而且学生不同掌握的程度和进度也不一样,另外缺少过程性考核。学生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成为常态。考核标准大多以期末考试的分数合格作为获得学分的主要依据。理论教学本身的特点确实需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例如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学科,理论学习是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打基础,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但是教学实用性方面也需要提高。随着新时代网络教学的发展,学生可以把教师教作为基础,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巩固学习。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性作用。然而现实中存在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和网络学习有待提升的情况。

(二)实训课程和实训基地

这里的“训”是指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基地。我们首先谈一下校内实训课程,随着新时代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新技术正在慢慢改变我们的实训课程形式,开启了网络和传统手工实训结合的模式。以前会计实训往往是通过手工做账来模拟企业的账务,随着实训软件的开发,学校计算机的配备、实训教室建设等,传统的会计实训借助网络平台将纸质账务处理转变成电子的形式,各种会计资料的电子化、会计程序的流程化逐渐变成常态。这种与网络结合的实训模式增加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对技术技能操作的掌握。因为电子化的会计实训借助网络几乎每一步的操作都留有痕迹,例如学生做会计凭证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其对会计业务掌握的熟练程度。有电子记录的会计实训为学生过程性考核提供依据,最终我们需要的结果性考核也就水到渠成了。

校外的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的,学校推荐学生,企业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企业想要熟练员工,希望学生毕业即上岗。校外基地的建设,让企业也参与人才的培养。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一定程度上是企业提前开始培养员工。同时校外的实训使学生早些接触企业,对于学生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

(三)技能比赛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为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的。从时间上看,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从2008年的10个院校承办,增加到2017年的65个院校承办;从专业类别上看,2008年有10个专业参加到2017年发展到26个,专业覆盖面不断增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激发了高职学生和院校的参与热情,反过来高职院校和学生的重视也扩大了技能大赛的影响力。由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带动,各省市各学校也组织相应的选拔活动,激发了比赛的活力,使比赛意识深入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理论扎实的学生经过相应的训练,成为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同时大赛又深化了教育教学的成果。这样教育教学活动为职业技能大赛提供理论的支撑,职业技能大赛拓展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在“教”中培养“赛”的能力,在“赛”中深化“教”的成果,二者相辅相成构建良性循环。培养的优秀职业技能大赛选手,为企业选拔用人提供了依据,例如有些企业招聘条件明确提出在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优先录用。参加技能大赛也为就业的学生成为岗位能手,发展成优秀工匠打下基础,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四)就业创业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最终要面向社会服务于需求。基于前面“教、训、赛”的环节,最终落脚到学生的“创”,即就业创业方面。理论教学打基础,实训课程和基地的构建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前三个方面培养的是专业技能,第四个方面就业创业培养的是创业能力,他们最终的落脚点也是为了学生就业。职业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实用性为主,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方向是面向就业创业的教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重视理论教育,忽视操作技能的现象,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有待提升,例如高职院校毕业班的学生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自己随意去找份工作实习,无论是否与专业相关,实习质量也没法保证,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效果不是很好,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帮助也不大。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qikandaodu/2021/0115/697.html

上一篇: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探讨
下一篇:论京剧老生教学创新

新课程导学投稿 |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导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