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来源:新课程导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越来越追求文化艺术,这使得当前社会对声乐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钢琴教学作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越来越追求文化艺术,这使得当前社会对声乐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钢琴教学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音乐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使得钢琴教学面临改革创新。钢琴教学中涉及到演奏、伴奏等不同部分,这对于教师以及学校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教学中如果人为割裂这些教学部分,会对整体钢琴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加快创新高校钢琴教学理念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结合教学的意义

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是高校钢琴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二者的结合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全面地探索音乐,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二者的结合教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与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钢琴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钢琴人才具有更大的需求,这时候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钢琴教学方案具有必然性。其中,钢琴伴奏是发展学生弹奏能力的一个关键路径,而社会中伴奏的人才少之又少。这时候重点发展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优化钢琴伴奏教学与演奏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他们钢琴伴奏能力与演奏能力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二,是顺应高校声乐课程改革形势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对高素质钢琴弹奏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声乐课程也在发生比较大的改变,高校改进以往设备不足、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开展了钢琴伴奏教学的课程,旨在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要求与标准的钢琴弹奏人才。鉴于当前社会对钢琴弹奏人才的伴奏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实际的钢琴教学中,要注意强化伴奏与演奏之间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钢琴演奏的综合效果,从而为社会以及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二、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结合教学的对策

(一)有效融合正谱伴奏和钢琴演奏

在高校钢琴教学期间,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钢琴伴奏训练,并选用那些经典歌曲做示范,使学生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领悟并提升伴奏水平,能够在实际的钢琴教学和训练中更好地对自身的钢琴伴奏能力进行锤炼。与此同时,在指导高校学生参与钢琴演奏或者伴奏的教学环节、训练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和组织学生对那些国内外知名作曲家所创作曲谱作品的真实意图以及包含的真实情感进行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力求对这些艺术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声乐演奏能力。这种有效融合正谱伴奏和钢琴演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发高校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对所学的钢琴声乐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指导高校学生对舒伯特所创作的钢琴曲目进行赏析与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全体学生在课下自行上网查阅、搜集与归纳一些有关舒伯特个人生平事迹以及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机选出一名学生作报告,将搜集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阐述清楚,并邀请、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对教学背后故事进行有效运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对舒伯特钢琴作品的实际演奏特色与风格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并对舒伯特的思想和作曲意图形成更加准确的认知。而在指导学生亲自参与钢琴乐曲演奏训练期间,可以让他们将这些艺术歌曲的原谱伴奏有效地融入到自己的钢琴乐曲当中,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有效融合即兴伴奏和钢琴演奏

即兴伴奏是钢琴伴奏者根据自身的风格以及旋律等特点,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条件下进行伴奏。这对伴奏者的创造力以及理解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即兴伴奏能力是钢琴伴奏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教师平时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伴奏等方面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之外,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有效地融合钢琴即兴伴奏和钢琴演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键盘及和声等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二者的结合教学,可以全面促进高校学生钢琴演奏能力与即兴伴奏能力的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qikandaodu/2021/0115/699.html

上一篇:论京剧老生教学创新
下一篇:二胡演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

新课程导学投稿 |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导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