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学教生态构建下教研组研修实践的变革

来源:新课程导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背景及意义 当前教研现状分析 一是研修机制定式,研究氛围淡薄。传统教研机制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任务型研修机制,教研组长在制定每学期的教研计划时,内容安排以事务性为主,或

背景及意义

当前教研现状分析 一是研修机制定式,研究氛围淡薄。传统教研机制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任务型研修机制,教研组长在制定每学期的教研计划时,内容安排以事务性为主,或是将区级培训的任务作机械的任务性安排,缺少思考与规划。主题不明确,或是空而大的问题,不能真正根据学校实际确定研究方向。从研究方面来说,教研组不能在总课题与子课题的研究关系中寻找到平衡点。二是研修内容单一,教研主题不明。教研组的活动内容缺少创新,活动以听课、评课,检查教师等为主;研讨主题不明确,基本是就课论课;缺少团队合作,教研组成员之间缺少合作的要求与过程;缺乏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不能给予进一步的指导与提升。三是考核诊断缺失,总结提升缺乏。教研组对教师的考核没有对教研质量方面的要求,更多重在数量上的要求,使教师自身能力与水平无法得到提升。教研组因活动开展不落实,在总结中只能罗列所做的事,而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得怎么样、还需如何改进等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学教生态”构建研究意义 一是“学教生态”构建本身在多维关系中的教育学理。在学教生态中,行为主体之间,以及和特定时空中的生态环境、个体心理都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多变的、多维影响的整体关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关系系统。通过理论与实践、过程与方法、反思与拓展相结合的教研组研修,在唤醒、激励和提升教师的自我成长中,教师与自我、群体、学生、课堂、环境、文化的多维关系构建,形成一条和谐发展的学教生态链。二是“学教生态”构建是教研组建设和研修活动中的重要落脚点。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在于实实在在地面对自己的课堂和自己的学生,去发现问题,紧紧抓住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中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学教生态”构建是教研组建设和研修活动中的重要落脚点。三是专业成长需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学校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及策略来推动教研组改革,使教师成长焕发新的生机。

教研组研修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管理机制定式流于形式。区级层面,教研员本身的工作较为繁杂,不能对学校教研组进行面对面指导。学校对于教研组的管理较为松散,对教研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建立不全,缺少规范。教研组由教导处直接管理,事务性分配较多,由于人手不足等原因,使管理不能深入教研组内部,指导不到位。在考评过程中,关注表面现象,查台账、看出勤,而对研究氛围、活动成效比较忽略,教师积极性受阻。二是研修热情缺乏趋于单干。以本校语文组为例,作为学校最大的教研组,人数较多,且因历史遗留原因,3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2名。教师虽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学研究热情缺失。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灵魂人物,也受到资历等影响,管理权、发言权等都受到一定的阻碍,觉得只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即可,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研究,研修受阻。三是研修理念落后阻碍生长。在研修过程中,主题确定不明确,不能紧跟教改步伐,有目的性地进行研修。在活动过程中比较简单地关注课堂教学过程本身,研修的理念落后,不能深入课堂内部,给出专业性的分析及改进意见,以此促进骨干教师的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课堂教学的改进。

“学教生态”构建研修创新

学科教研共同体文化创新 一是项目教研共同体建立。以项目组为载体的教研组研修平台的建立,使研修活动做到有主题,有研究,有落实,有提升,形成团队研修的氛围,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使教师在研修中得以提升,对教研组的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二是项目教研路径重构。研修的路径:整体大单元设计——四环一链多课型研究——观察式课例研究。从设计到实践再到评价,研究的路径进行了重构,“学教生态”系统得以循环,形成了富有大关附小特色的研修模式。三是项目教研文化创生。研修过程中,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构,从单一走向合作,从强制走向和谐,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教生态”系统文化得以形成。

构建多维学教生态文化 一是民主平等、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营建。课堂的和谐围绕共生、协变创建了师生民主的平等关系。二是面向全体、发挥个性的课堂生态组织。利用各因素不同认知水平方式以及独特性,让其在整体中寻求主动参与和培养个性发展的机会。三是课型灵活、适中开放的课堂生态铸就。课堂保持平衡和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习共同体。四是竞争合作、共享互助的课堂生态呈现。通过师生、生生共同参与协作活动形成动态平衡的交互合作良性进行时。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qikandaodu/2021/0417/1100.html

上一篇: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云端上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小记

新课程导学投稿 |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导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