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一桥飞架语文学教点亮课堂

来源:新课程导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 诗情画意的语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睿利思辨的语言可以开发学生的智慧,瑰丽丰富的语言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 诗情画意的语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睿利思辨的语言可以开发学生的智慧,瑰丽丰富的语言可以促发学生的情思, 旁征博引的语言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语言文学传播的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课堂语文味的体现,用有无限魅力的语文课堂过渡语架起一座座通向文学的桥梁,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点亮生态语文课堂。

一、以情入境,渲染氛围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文学本身就是人学,是作家情感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感其情、会其意的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过渡语的设计,以情动人,渲染课堂氛围,移情入境,创造学生自我体悟的环境,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教学于漪老师的 《往事依依》, 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流年岁月穿越生命的过程,都刻画出每一个痕迹。 无论精彩与否, 每一个段落都是可以书写得浓墨重彩……那些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啊——”此环节的主题是“忆往事”,旨在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回忆氛围,寻找人生中曾经经历的“刻下痕迹”的往事,同时化用文章第一段的“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两个关键词,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于漪老师对往事的回忆,渲染课堂氛围。

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自己孩子的点滴,一笔一画中,尽显无言的父爱。“一位年轻的父亲,同一般青年父亲一样,疼爱自己的孩子。‘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以说是热爱。 这热爱便是作这些画的最初的动机。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短短几十字,把学生带入父子情深的情境之中,伦理亲情的温馨情感体验,使学生很快进入文章,感悟父辈的殷殷期盼之情。

二、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课堂上,好的过渡语就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在毫无痕迹中水到渠成,环环相扣。 学生在教师过渡语的引导下,或赏析文本,或探究深意,由浅入深,析微探幽,实现课堂预设。

如在《阿婆茶》的授课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岁月滋润了阿婆的脸色,也滋润了阿婆的生活,结合全文,请同学们找找阿婆经历了哪些事, 从中读到了阿婆身上哪些品质?”这段话,紧承上文学生找到的对阿婆的外貌的描写,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阿婆生活的叙述上,深入挖掘,最终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把握文章内涵。

《往事依依》的最后一个环节“悟往事”,我用了“拈花一笑中,往事,一幕幕。年华虽逝,余韵悠长。于老师的往事,对我们的读书、学习、成长有什么启发呢? ”一段过渡语,学生通过过渡语中的“读书、学习、成长”开展小组讨论,有针对性地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架设一条思维的桥梁,让学生学会不停留在文章表面,而是进行纵向思考,从而学会方法,学会解析,学会语文。 一段好的过渡语,会激起学生思辨的火花,边学边教,先学后教,学教点亮课堂,语言文学浓浓郁郁。

三、知人论世,品读文学人生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每一位作家,在创作一篇文章时,必然有一定的情感触发,这个情感触发点,就是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的秘密武器。教师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查阅作者生平,了解作者的其他论著,教之前先自我学习,品读作家的文学人生。

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设计了“这个淡如菊、温如玉的男子,用他手中的笔,探究人生、自然的佛理真谛,神游于儿童纯真的情趣之中,于日常生活中吟味世态人情,只是因为他拥有尘世中一颗永放光芒的童心”一段过渡语。既介绍了丰子恺先生“以出世的态度,成就入世的辉煌”,点出了作者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拥有黄金时代的那份真诚,又揭示了作者创作《子恺漫画选》的初衷。

梁衡先生的《夏》,学生对夏天的景物和夏天劳作的农民的描写是比较好把握的, 但是由于自身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的影响,对作者为什么舍美景赞农民这种情感的取舍不太理解。 我链接了一段梁衡先生的话:“我总是对那些在穷乡僻壤埋头工作如黄牛拉犁一般的人寄予十二分的同情……那爬满皱纹的脸与青筋暴突的手,常使我心中掠过一丝无名的悲哀……他们甘愿吃苦, 这种精神实在是人类的一份重要的财富……”学生反复吟诵,重回课本,寻找文本中那些看似平凡、实则饱含深情的文字,诵读、思考、体会、领悟,加深对生活意义、生命意义的理解与尊重。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qikandaodu/2021/0417/1105.html

上一篇:改变语言以改变大学语言课堂众成语言课程课程
下一篇: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导学投稿 |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导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