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不仅关系到全民族的健康,肩负救死扶伤的使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继续深化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改善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临床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因此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并提高其培养水平,值得临床医学教育者深入探索。
一、当代临床医学教育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出现了五年制本科、七年制硕士、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以及“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尽管形式上存在差异,其宗旨是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强度的学习内容,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临床医生或者医学科研人才。不管哪种形式,从一名医学生到一名合格的专科医师,往往需要13年的培养时间,这与一名美国的专科主治医师的培养时间是几乎相等的[1]。尽管不同的培养模式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与优缺点,但从结果上来分析,最终是让医学生成为合格和优秀的临床医生或科研人员,基于此我们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与实践中侧重于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眼光局限在毕业后取得什么样的学位与证书。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人发病的概率远远比年轻人要高;同时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人们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各大三级医院可谓是人满为患。在这种供求矛盾的情况下,三级医院的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缺少甚至没有休假。各级医院医生过劳而死于工作岗位的报道近年来屡见不鲜。整体上需要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二、完善临床医学职业素质与医患沟通能力培训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医务工作者对传统的医德有继承的一面,又有需要开拓进取的一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德要求医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其具体的内容包涵:忠于社会主义中国医疗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把病人的疾苦放在首位,把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人民健康的发展,坚持不断地同疾病作斗争,把战胜病魔作为自己崇高的职责;刻苦认真研究医学,精益求精,积极创新,勇于面对并探索攻破疑难杂症,深入开拓医学新领域;对工作负责主动,作风严谨,待人平等,不收礼不收红包;态度亲和,服务细致,谨慎一丝不苟,尽己所能做到诊断严谨,治疗到位;保守病人的隐私,言行举止端庄和蔼,不利用工作之便,侵害病人权利。只有医师们加强医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更多的民众将会认识到医患双方是处在同一个战壕里面的战友,双方应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方能取得共同的胜利。因此,医学生们对自己的职业和前途依旧可以充满信心,在学生时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尤为重要的是,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医患沟通理念,在进行医疗诊治行为前,掌握诊疗原则,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诊治沟通。这也要求当下教学中完善教程内容,充分教导医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具备判断高危风险疾病状态的能力,学习诊疗服务,让患者及家属满意。例如,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充当患者,在经历诊治患者过程的疑虑、担忧、困惑等心理后,站在患者的立场、心理去更好地理解医患双方的角色,从而在诊治过程中更好的对待患者,实施诊疗技术。
三、临床典型案例教学资源库有利于医学生毕业时成为“会看病”的医生
我国医疗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衡性,例如广东培训基地有40个,北京有28家,而在宁夏、西藏规范化培训基地只有2家,导致不同地区病人数量、病种等方面相差较大,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到的锻炼也会不同。因此,我们提出建立基于患者典型案例的临床教学资源库,以患者为中心,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患者案例诊治中去,再回到理论总结,将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从内容表现形式来看,经典病例资源包含文字描述、音频素材、X线/CT/MRI等图片影像或者视频等内容,它们紧密联系结合形成有效教学单元。从专业内容来看,经典病例资源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以及生理、解剖、病理、病理生理、药理等基础医学,是将知识体系纵横连贯的,从点到体的全局概括。一个经典的临床病例,往往融合了书本中多项理论知识点,不是学生死记硬背就会应用的,需要推理、总结、发散思维的过程,而正是有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才会把书本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视频内容向学生展示将书本理论内容转化为与患者及其家属诊治沟通的要点。因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拥有恰当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而对沟通态度、情感、方法、时机的把握,在书本中是很难体现出来的。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凸显[2],分析其中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医患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在进行医疗行为过程中彼此之间未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反思这些,有时候并不是医生没有掌握相关的诊治知识,而是有的医生仅仅停留在了专业知识的层面,忽视了把专业知识合情合理地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轻视了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的不良感受。建立这样的资源库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平台,从而实现其高效运用。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qikandaodu/2021/0629/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