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和技能并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有新背景,新阶段也意味着新目标、新任务。
在新医学教育体系下,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医院,尤其是高校附属医院更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一般附属医院均在院内设置临床医学院,负责医院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一般包括了本科学实习、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还有住院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
如何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如何围绕《指导意见》要求,布置未来的教学工作计划,也是教学医院管理者需要思考的。
一、文件背景
(一)三个影响因素
1.疫情。在此次新冠疫情预防和预警阶段,都做得差强人意。一是公共卫生体系存在很大问题,二是公共卫生人员的巨大缺口也是问题。疫情对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都带来巨大影响,不能允许再发生这样大规模的疫情发生。
2.新时代,健康中国成为卫生事业发展新战略,卫生资源布局、医疗卫生人员能力、都需要围绕人群健康进行设计。显然,医学院校原有的为临床服务、强调疾病诊治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健康战略。
3.医学新技术、新理念。医学发展离不开医学技术创新,不仅包括药品、器械的创新,也包括诊疗新理念的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都是在医疗理念不断发展的产物。医学发展不仅能为为患者带来福音,更是能展示一国的科技实力。
《指导意见》出台,是为解决这三个新情况带来的三个新问题:即人才培养结构不优、培养质量不高、医药创新能力不强。
(二)3个目标
到2025年,实现:
1.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
2.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3.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更加健全,以此激励创新。
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
1.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2.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3.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4条技术路线
1.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将医学发展理念从疾病诊疗提升拓展为预防、诊疗和康养,加快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2.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
3.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4.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对现有专业建设提出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的新要求,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对应问题、目标,遵循四项原则,《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三个方面工作内容,医院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部署教学工作。
二、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一)重点增加几个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数量
1、一些紧缺专业有扩招的可能,抓紧在人才紧缺专业领域培养研究生导师,为新增招生计划提供基础。
2、麻醉、感染、重症、儿科将大幅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所以这些专业要做好研究生导师的选拔工作,便于更好与扩招衔接。
(二)建设全科基地
按照目前政策,医院是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将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医院应该在现有的全科医师规培基础上,再努力开展全科教学工作,培养全科医学的研究生导师。
(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1、培养复合型和拔尖型医学人才是目标。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培养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转化医学提供人才基础,第二方面是推进基础与临床的融通;比如做好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后流动站衔接工作。
2、扩大学术性医学博士规模,开展医师科学家培养改革工作。医院需要增加预算,通过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医学人才。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zonghexinwen/2020/100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