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历史课堂教学
--谈谈薛玉娟老师《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教学特色
开发区一中历史教研组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对自己祖国怀有的一种崇高的情感。历史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和促进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爱国主义是高尚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老师可根据具体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热爱祖国,并对国家怀有强烈的责任感,立志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薛玉娟老师是开发区唯一的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薛老师上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课后,和我们分享了她对这节课的构想。这一课主要讲述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从单纯的知识角度看并不困难,但是比较枯燥。由于本课蕴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所以把爱国主义教育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针对艺术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和学习文化课兴趣不够浓的特点,薛老师依据本课的内容,用导学案和电化教学相结合,灵活处理这节课。本课主要体现了四大亮点:一是以爱国主义赤子情怀感染学生;二是以视频教学再现生动历史情景;三是以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四是以科技发展为主题体现时代感。具体体现在: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学生
历史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最具说服力的是鲜活的史料。薛老师以技巧性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表现在史料的有效选择和科学的应用上。她结合教材,通过视频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学森、邓稼先等科技名人的感人事迹。他们胸怀祖国、以国家和民族振兴为己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舍弃富贵荣华,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回到祖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鞠躬尽瘁,奉献一生。
“导弹之父”“火箭之父”的钱学森,“艰难的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名言:“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他在美国学有所成之后,毅然回到祖国,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事实胜于雄辩,这些丰富而生动的史实,深深震撼了学生,让学生对爱国志士由衷敬佩,极大地升华了爱国主义情怀!
薛老师正在和学生分享钱学森的感人事迹
二、以视频教学再现生动历史情景
视频相比传统的纸张教学,富有动感特征,无疑更具吸引力。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视频与网络为历史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课堂上,薛老师充分利用文献、图画、照片、影视等资料,配合适当的讲解,形象地再现了建国以来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就。她节选了神州五号、神州九号等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洗刷了近代“东亚病夫”不堪回首的那段耻辱历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唤起了学生的爱国热忱。影像取代教师的讲述,以更生动的方式将历史知识传递给学生,缓解了因为接受单一授课模式而产生的疲劳。历史视频播放完后,老师再针对视频内容及时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观看神九太空之行后视频后的感想
三、以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艺术生基础较弱,主动性不够强,薛老师采用课前梳理教材内容,精细编写导学案,学生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导学案包含本课课程标准、课前预习、知识要点、内容探究、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等,提纲挈领,清晰明了。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