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评价论文

来源:新课程导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STSE教育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增强他们在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STSE教育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增强他们在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评价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评价

一、引言

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识,高中物理作为面向青少年的基础学科,不仅只向青少年传递科学知识,还应该向青少年学生提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入STSE教育,是当前高中物理教育改革中的有效途径,也是现在社会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STSE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运用很有必要。

二、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两种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注重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知识不注重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宽度,局限于抽象模型的研究,引用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实际问题较少。STSE教育实现了学科间的交叉互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能够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引发其深入思考。

1、在物理授课过程中选取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拓展STSE教育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多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实际问题深入思考,例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科学家发现的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等等,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事件引起学生思考,并介绍现代先进科技成果,让学生学会用现代物理应用技术了解如何防止危害,对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光、噪声、电磁等污染问题和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课题进行讨论,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对社会责任感。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STSE,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与物理学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和联系实际的意识。

2、利用STSE教育对物理基础知识难点进行讲解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有些重点学生难以理解,从而不能掌握物理知识,更不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在教授重难点时渗透STSE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好理解,例如在讲授加速与加速度的区别时,运用生活实例演示简单的物理实验现象,或让学生回忆电梯开始上升或停止前感受到的感觉,体会加速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易让学生产生误解的知识点,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或在课堂上做一些相关实验让学生便于理解,加深对知识难点的印象,引导学生理解新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反复记忆,加深理解。多引入现代科技成果、科技故事等,让学生理解物理对社会、科技、和环境的影响。

三、对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评价

STSE教育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增强他们在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1、符合高中物理教学课改的要求

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STSE教育,有利于改善高中物理教学落后于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因此,近些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各国教育中对STSE教育进行扩展,都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内容融入到物理学科的教育当中。

2、能顺应当前高考形式

当下高考物理试题中对社会科技和环境问题联系越来越紧密,STSE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很多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内容,甚至还有最新物理研究成果、基于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试题,这就体现了试题联系实际生活、题型灵活多变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试题所问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建立的科学思维对问题进行解答。

3、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共同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不关心社会发展方向和科技研究动态,高中物理教学只注重教学成果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注重对物理知识的教授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导致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只知道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题和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这样的培养人才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甚至不清楚物理对社会、科技发展的作用,也不能联系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zonghexinwen/2020/1020/530.html

上一篇:记白智才教授教育教学培优专题报告会
下一篇:巧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八大考

新课程导学投稿 | 新课程导学编辑部| 新课程导学版面费 | 新课程导学论文发表 | 新课程导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课程导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