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信息技术教育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决了教学难题,在技术的支持下有效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实践中各项感官被调动起来,将这一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实际,构建相应的认知框架。在原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学才能够真正实现统一,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教师来讲,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以便能够保证所创设的情境具有高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情境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生的认知与形象思维是一体的,当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形象思维跳动时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这一理论经过了专家学者的认证,具备理论与现实依据。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有一些学生觉得语文课堂过于枯燥,自己无法集中精力跟随教师的脚步学习。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机会去感受语言课堂的魅力。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来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力,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积极配合语文教师的各项教学任务。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形式化、模式化、僵硬化,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无法具有持久的学习行为,总体来看,学生陷入了被动的语文学习局面。要知道知识学习讲究自觉积极,书本上的东西不会自动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学生的实际参与,都需要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我国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没有过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课堂上,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项感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态度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情境下学生仿佛开启了一段良好的心路旅程,学习之后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感受,学生期待下一次的语文课堂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提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坚持做到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都说语文极具内涵,一些语言中透露着文字美和图像美,然而小学阶段学生特性使然,以上所说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无法感受到,其在语言学习中很难发挥想象组织画面。教师虽然想拓展学生的思维,想为学生创设情境,但客观条件有限,无法将书中的内容变为可感知的、具体的东西,没有主观接触学生仍然不得要领,难以真正进入文本,也难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将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不需要前期耗费大量精力导入学生就能够很快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效果较好。这样看来,多媒体依托下实现语文课堂动态化设计具有必要性。
二、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阅读情境的策略
1.用直观动态情境创设兴趣课堂
在多媒体还未应用到语文课程教学中时,教师费尽心力,又是课堂导入又是言语动机鼓励,但是学生好似并没有动静,没有深入探索,未能深入学习。实际上小学阶段学生对新奇事物较为感兴趣,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来源于好奇心,来源于内在兴趣。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具有学习欲望。多媒体能够呈现一些学生直观感知的东西,在激发学生主动性方面效果明显。语文教学中课文所阐述的事物学生未能在生活中看到,小壁虎在日常生活中不够常见,无法引导学生与生活联系起来,只凭学习与阅读课文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了解这一实物,想要了解其是如何借尾巴的,学生有了欲望,就会深入探究,进一步理解文本,理解文字。在讲到《七律·长征》一课时,教师会向学生感慨长征的艰辛和广大战士的毅力,然而仅靠声调的变化学生是无法理解作者情怀的,也无法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在学生朗诵时展示图片播放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角色代入。整个过程学生全身心投入,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与亢奋的精神状态,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所不曾拥有的。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zonghexinwen/2020/102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