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安全、幸福的成长,是每所学校的主要任务,也是亿万家庭的翘首期盼,更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笔者认为,作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时刻紧绷校园安全这根弦,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健全落实制度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形成管理合力,为办学安全托底,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应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笔者曾经听到有人这样调侃,校园安全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但这只是极少数人的一种错误认识。但是确有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对校园安全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思想麻痹,重视不够。他们认为,上级明确规定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校园安全工作应由校长负责,出了事故理应由校长承担责任。其他人员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就不必认真,能过就行。其实,作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更应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小学,孩子年龄太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很弱,但十分好动,课间贪玩,更容易受伤。作为教师应时刻将学生置于自己的视线之内,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孩子更安全。有位领导就十分动情地讲过:“要树立抓安全就是抓管理的思想,抓好管理工作,孩子自然就安全了”。因此,学校和教职工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理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安全工作。
应健全落实制度机制。据了解,市上已经成立了校园安全委员会,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各县区、乡镇也成立了校园安全委员会,逐级靠实责任,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求不仅政府要抓,党委也要抓。日常安全工作由市、县区、乡镇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校园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双线监管”。形成了条块结合的校园安全监管格局,提高了校园安全工作议事协调层次、决策执行力和教育内部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同时,要求学校内部党政都必须抓安全工作,自上而下,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好落实。建立了季度校园安全预警、排查治理、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制度再好必须落实到位。作为学校,更应该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个个有责任。只有每个教职工认真抓好制度落实,学生安全才真正做到有保障。
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注重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从宣传学习教育、人员队伍建设、制度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提升校园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但个别学校安全工作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三防”建设方面,还存在专兼职保安配备数量不足或人员素质不高,安保设施设备配置不到位,报警装置、视频监控安装不到位等不足和问题。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克服各种困难,加大投资力度,从硬件方面确保落实到位,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
应形成社会共管合力。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关系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校园“四堵墙”里的事情。为此,学校应着力开展好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禁毒、道路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等专项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防震、防拥挤踩踏、防交通事故等应急演练活动。通过学生,教育引导每个家庭普及安全知识、增强防范能力,落实家庭的共同责任。作为学校更要主动作为,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对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爱安全”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宣传教育格局。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实现学校周边长治久安,还学校一方“静”土,为学生撑起安全之“伞”。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zonghexinwen/2021/030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