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我现在一点也不希望老人帮我带孩子。”我惊讶的问她怎么了,她反问我,是不是所有家庭的老人都是孩子的“习惯杀手”?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朋友的孩子吃完晚饭,抱着手机拖拖拉拉不愿意写作业,孩子爸爸刚刚催促了两句,奶奶就站出来说:让孩子玩会儿怎么了?学了一天怪累的。这让本来要教育孩子的爸爸,突然无从下手。一边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偷偷摸摸玩手机的孩子,另一边是生他养他的亲妈。教训儿子,奶奶肯定要护犊子,场面倒向了家庭教育冲突和一地的鸡毛鸭血。
朋友说她宁愿和孩子爸爸两个人带娃,也不想老人用这种粗糙,甚至有些不负责的方式带孩子。她把这种想法跟老公交流,老公试探性的和孩子奶奶商量,能不能先回老家,有空带孩子回去看他们的时候,差点没爆发更大的矛盾。
老人家也感到很委屈,伺候大大小小的他们也不容易,他们追问到底错在哪里?孩子爸爸百口莫辩。教育观念不能统一,孩子的习惯在向着“娇纵”滑坡,到底是谁的错?又应该怎么办?这是很多育儿家庭恒久的困惑。
在两代人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办法讨论对与错。哪个当家长的,不是把孩子当宝贝疙瘩,初心都是希望孩子能开心快乐。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总有一个怎么劝说都不听的“奶奶”?为什么奶奶总是固执己见地用“老一套”带孩子?
为了找到问题的本质,帮助面临这个问题的家庭,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理解父母以及他们行为的成因,最后才能对症下药,让整个家庭走在积极的轨道上。那么问题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从父母辈的儿童时代说起。
了解中国历史和近现代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发展迅猛,现在经济日益飞腾。可是,在新中国成立那会儿,中国还很困难,五〇后的父母,很多都是苦过的,经历过磨难的。所以,关心孩子吃没吃饱,穿没穿暖成为了他们的基本诉求。
紧接着,时代开始变化,人民的生活开始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同时,人对生活和品质的追求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才有了六〇后的父母,渐渐重视孩子教育问题;七〇后的父母,开始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问题;八〇后的父母,则是关心孩子抗压能力问题的划时代差异。
每一代父母在成长中遇到的遗憾,都不希望再在孩子身上重现。所以,大时代背景下的差异,和每个家庭具体的不同,就出现了养育观念不一样。但是,我们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绕过当初自己走过的坑。
我们为什么要探究这件事?因为我们需要先与父母辈儿和解,理解他们的出发点,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你能让孩子发展的很好。这件事无关对错,但必须正视,找到根源最后解决掉。
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来自每一代人的世界观塑造和大环境影响,因此我们经常会说“观念陈旧”,体会一下现在很多老年人,智能手机都玩不利索,更何况面对需要日益精细划分的育儿思维?
很多人就会像我朋友的老公那样,夹在孩子和母亲之间无计可施。但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件双向的事情,你不仅要教育你的孩子,你更要渗透性地教育“时代停滞”的父母们,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清晰地告诉他们,陈旧的育儿手段与观念,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第一,老一辈的“纵容”,会破坏孩子的规则意识
贝贝和妈妈正在为一块蛋糕僵持不下,贝贝用哭声提出现在就要吃,而妈妈认为蛋糕是甜食,只有饭后吃才不影响正餐,坚持不搭理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奶奶看着孩子哭觉得心疼,说:“蛋糕不也是鸡蛋做的吗?也可以当主食,就现在吃吧。”
爸爸妈妈们往往都吐槽老人太“溺爱”孩子,老人觉得现在的父母都太铁面无情,很多小事没必要非让孩子哭闹。
但是这种一人一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混淆规则的界定,不清楚“我应该听谁的”。规则无法好好执行,培养习惯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方式的不同,还会让家长的形象刻板化,让孩子学会区别对待。爷爷奶奶看起来没那么讲原则,就可以任性倔强一些;父母总是严厉不通融,乖乖听话就成了表象,心里却不理解这么做的意义。
上一篇:古典时代雅典智者教育因何繁荣经济是基础,民
下一篇:在线教育盯上学前幼儿,5岁娃一周近20节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