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个话题,叫做“两种知识,两种学习”。
Q:为什么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胡说八道,不近情理?相反,许多没有受过高等学历的人却通情达理,甚至很有智慧?
A: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缺乏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信息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Q:互联网究竟是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越愚昧?
A:标准答案就是使聪明的人变得更聪明,使愚蠢的人变得更愚蠢。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过上幸福、健康和有意义的生活,那我们就是需要不断地反思:面向未来,究竟应当教什么、学什么?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
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它形成了两种知识,一种就是传统学校教育所教授的“套装知识”( packaging knowledge),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规范性、完整性,它们往往被认为就是知识体系的全部,认为一个人大学毕业或者博士毕业就掌握了人类的知识,而其实它只是知识体系当中很小的一部分。这种认识它恰恰遗忘了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第二种知识。
这就是我们来自于生活实践和阅历的经验性知识,它提供了关于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整体性的认知,是关于社会、自然、人生、人性的一种阅历和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性的,而且包含了是非善恶的一种道德的认知。
▲让-雅克·卢梭
卢梭当时就讨论过两种知识,他说如果我们把知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人所共有的,另外一部分是学者所持有的,如果把这两者一比较,后者就显得太渺小了。
但是我们不知不觉地会认为后者才是最重要。这个主要就是因为拥有学术知识的少数人形成了一种社会等级,他们被视为是有教养的、高雅的,从而排斥和贬低了在生活中学习的经验性的知识。人们就逐渐遗忘了在学科知识之外存在着一个更为广阔,更为重要的知识体系。
今天学院式的套装知识面临的第一个危机,是随着知识爆炸,知识的总量越来越多,专业门类越来越多,一两百年之前由学校所规定的教材所认定的知识体系,远远不足以概括知识的体系了。
第二个就是这种知识体系越来越专门化,专业风格越来越严重,有人把它称之为像切香肠一样,把专业知识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从而使很多专业人士失去了对整体性的把握。有人说培养出许多近乎无用的“超级专家”,或者有人把他贬称为叫“白痴学者”,也就是说他们除了自己所在的狭窄的专业之外,对于人生、社会的事物一无所知。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发表各种有违常理的奇葩言论的人,就是他们的知识结构的欠缺。他们其实只是小专业的专家,但是他对社会问题发言的时候就错误百出。另外是一种道德认知的缺陷,他们缺乏是非善恶的道德评价的能力。
所以现在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和生活的脱离,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超越具体知识,分科知识的整体性、道德性的认知,所以这种狭隘的套装知识是难以面对未来的挑战的。
因为人类社会当今面临的挑战都是高度复杂性、高度综合性和整体性的问题,譬如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战争问题、公共卫生的挑战、恐怖主义等等,都不是狭隘的小专业所能够应对的。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莫兰告诉我们,“未来的名字是不确定性”。在这次疫情当中大家对这种不确定性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埃德加·莫兰
莫兰说,“知识既未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也未使我们变得更加幸福”,“没有人能够预言明天。”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充满随机性和偶然性、非线性、自发性、混沌等新特征,我们需要学会“在散布着确定性的岛屿与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航行。”
今天,关于什么知识是最重要的,应当如何学、如何教,并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知识、教育和学习。
在我们今天的学校里经常出现“教科书”和“课外书”的争夺。出于考试竞争的需要,很多家长老师禁止学生看课外书,更不用说看电影,看其他的东西,认为会影响学习。其实,当一个学生喜欢阅读,
文章来源:《新课程导学》 网址: http://www.xkcdxzzs.cn/zonghexinwen/2021/0420/1120.html